原来催乳素激素才是不孕隐藏元凶,处理不好排卵率或下降62%

来源:达巢 发布时间: 2025-03-17

2024年《生殖医学前沿》发布的研究显示:在不明原因不孕的女性中,28%存在隐匿性催乳素水平异常。这个被称为"生育暗礁"的激素,正在悄然改写无数家庭的备孕剧本。
什么是催乳素?它到底有什么作用?准备好,今天我们将带姐妹们揭示催乳素如何影响生育力,并为大家备孕提供更多科学应对策略。


01什么是催乳素?
催乳素(PRL)又叫催乳素,它是由大脑里的一个小部分——垂体前叶分泌的,不仅负责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,还与人体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。

科学家发现,人体里竟然有23种不同的催乳素类型!其中有一种叫做大分子催乳素,它比较“懒惰”,不怎么参与身体的活动。

对于没怀孕的女性来说,血液里的催乳素水平一般要低于25ng/ml,而到了妊娠期这一数值会迅速翻倍,最高可达400ng/ml。有趣的是,催乳素的分泌在一天之内会有很大的变化,通常晚上分泌的量是白天的三倍!

催乳素不仅和乳汁的产生有关,它还是卵巢的“好朋友”,能直接影响卵巢里的一些细胞,让这些细胞减少雌激素的合成。它还是免疫系统的调节者,能控制子宫内膜里一种叫做NK的细胞的活性,影响胚胎能否成功着床。

更神奇的是,催乳素还能通过一种叫做JAK2-STAT5的通路,干扰我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影响我们的代谢。另外,催乳素还会引发月经紊乱、骨量流失等症状。


02催乳素失衡:备孕路上的“隐形绊脚石”
催乳素对于女性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,尤其是对于有备孕打算的女性,一定要控制好催乳素的数值,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受孕。

高催乳素血症:备孕的大敌

如果血液里的催乳素水平太高了(超过25ng/ml),就会对生育造成威胁。它会让排卵变得困难,因为催乳素会抑制一种叫做GnRH的激素的分泌,导致另一种重要的激素LH的峰值缺失。特别是对于有多囊的女性来说,如果再有高催乳素血症,排卵率就会下降62%。

高催乳素血症还会导致黄体功能不全,使黄体期变短(少于10天,正常需要14天),孕酮的分泌量也会降低40%。

这样一来,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就会受损,比如一种叫做整合素β3的物质表达量会下降到正常值的1/3,子宫内膜的血流阻力指数也会升高,影响胚胎着床。


低催乳素血症:也不容忽视

不能过高?那是不是要使劲往下降呢?显然不是的!

如果血液里的催乳素水平太低了(少于3ng/ml),那也会有问题,这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。因为卵子里的线粒体功能会变差,这样,流产的风险就会增加,早期妊娠丢失率会升高2.3倍。而且免疫系统也会失衡。


03催乳素异常的“信号灯”

一般情况下,催乳素指标需要通过激素六项检测得知。不过,如果你没有做检查的打算,也可以通过一些症状表现收获“异常信号”。

典型症状——

如果不是哺乳期,但乳头却有乳汁样的分泌物,那就要注意了。还有,如果月经周期变长(超过35天)或者闭经,性欲减退还伴有阴道干涩,这些都可能是催乳素异常的表现。隐匿性征兆——有些催乳素异常的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。

比如,如果垂体里长了瘤子,可能会压迫到视神经,导致视野缺损。长期雌激素水平低,还会导致骨密度下降,腰椎骨密度T值可能会低于-1.5。

另外,如果空腹胰岛素水平过高(超过15微国际单位每毫升),也可能是催乳素异常导致的糖代谢异常。


特殊类型警示——

还有一种叫做巨催乳素血症的情况,如果大分子催乳素占比超过60%,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,但会影响生育。另外一种叫做周期性高催乳素的情况,黄体期催乳素会短暂升高到30到50纳克每毫升,这也需要注意。

04催乳素过高的原因
和AMH、FSH指标一样,催乳素过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,既包括生理性因素,也包括病理性因素。

生理性因素——妊娠与哺乳:在妊娠期间,催乳素水平会明显升高,以准备乳房分泌乳汁。而在哺乳期间,宝宝吸吮乳头的刺激会进一步促进催乳素分泌。

月经黄体期:女性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,催乳素水平也会达到一个高峰。

睡眠与情绪:入睡后1~2小时催乳素会达到高峰,睡眠时保持高水平状态。此外,长期情绪波动大,如抑郁或易怒,也易致内分泌失调,引起催乳素分泌异常。

生活习惯:长期熬夜、睡眠时间过长同样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,诱发催乳素上升。

剧烈运动:强度较大的运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从而刺激催乳素分泌,导致其水平增高。


病理性因素——

垂体疾病:如垂体催乳素瘤或其他垂体瘤导致的垂体柄压迫,均可引起催乳素水平增高。

子宫内膜异位症:可能与经血逆流有关,患者的卵巢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,导致垂体促性腺分泌激素受到抑制,造成体内血清催乳素分泌过多。

多囊卵巢综合征:可能与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失常、肾上腺功能紊乱有关,此外,遗传、代谢等也可能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。由于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失常,使得患者体内激素失调,可出现催乳素升高的情况。

甲状腺功能减退: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,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代偿性升高,会刺激催乳素分泌。再加上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催乳素灭活减慢,长期高产出低消耗就会出现催乳素高的情况。

05育龄女性如何预防催乳素过高
如果你正处于备孕阶段或者近期有备孕的打算,那么一定要控制好的催乳素。方法也很简单,可以归结为三大类:

1.调整生活习惯

合理饮食: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,减少乳制品的摄入,多食用生菜、海带、沙丁鱼等富含营养的食物。

作息规律: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避免熬夜,确保充足的睡眠,每天至少8小时,但避免睡眠时间过长,不可超过9小时。

适度运动:进行适度的运动,每周累计有15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即可,要避免强度过大的运动,以免刺激催乳素分泌。

情绪管理:避免长期情绪波动大,如抑郁或易怒;情绪异常不仅会影响催乳素分泌,也会直接对卵巢和卵子健康造成影响。


2.避免药物滥用

在使用可能影响催乳素水平的药物时,应咨询医生,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,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如果正在使用可能导致催乳素升高的药物,并且出现了相关症状,应及时告知医生,以便调整治疗方案。


3.定期体检

保持每年一次的体检频率,如果打算备孕,性激素六项检查是必查项目,可以及时发现催乳素水平的变化。如有异常,应及时就医,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


催乳素,不应该成为孕检中的“小透明”,很多女性在常规孕检时只关注AMH、FSH等指标。而很多时候这两项数据达标了,问题却恰恰出现在不起眼的催乳素这里。

因此现在起,希望姐妹们多了解催乳素的作用与重要性、预防催乳素过高以及识别需要警惕催乳素异常的人群,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殖健康,为备孕做好充分准备。